
山水刻画“家乡认同感”,在游戏中读懂家乡的“文化密码”丨牧童托幼
2025-09-12
万里归舟巨浪间,只将青眼对青山。
青山好处惟彭泽,出岫云归倦鸟还。
王十朋笔下的彭泽,是山水交融的诗意之境。如何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就能触摸到家乡的山水肌理、感受千年文脉的温度?
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中心幼儿园,牧童托幼设计师围绕彭泽的山水自然与人文主题,将幼儿园塑造成彭泽自然与人文的微缩影像。
彭泽之名,因鄱阳湖而来。作为有名的千年古县,彭泽县名胜古迹众多,如龙宫洞、桃红岭等。彭泽县的文化底蕴深厚,拥有彭泽板龙、虾公灯、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山水意蕴的现代转译:山水乐园的轮廓,提取自彭泽山峦起伏的形态;地面铺装的流动线条,则是对鄱阳湖水波荡漾的抽象演绎。孩子们在攀爬、滑行间,仿佛穿行于故乡的山水画廊。
非遗元素的童趣活化:蜿蜒的“板龙”不再仅是节庆的象征,它化身成为充满探索乐趣的迷宫乐园,孩童在其间追逐穿梭,无形中触摸着本土文化的脉搏。龙宫洞的奇崛则激发了灵感,幻化为龙形霍比特人小屋,结合微地形拓展,攀爬、钻探之间,激发着勇气与想象力。
色彩谱写的成长乐章:主色调取意森林的葱郁(绿)与江水的澄澈(蓝),营造宁静专注的氛围。纯净的白色调和情绪,点缀以充满活力的红色与明黄,如阳光穿透林隙,唤醒童真的热情,激发思维的跃动与反应的敏捷。
山水乐园:滑梯、山形构筑,山水意象的集中体验场。
音乐区:户外乐器、休憩座椅,感受节奏与放松。
沙水区:经典游戏组合,探索物理特性,激发创造力。
养殖区&种植区:关爱小生命,培养责任感与自然认知。亲手栽种,体验生长奥秘,珍惜劳动成果。
板龙迷宫:板龙围绕成圆形时与迷宫形态相契合,因此我们将游戏与文化相结合,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去了解彭泽的人文、风俗。
龙宫乐园地形区:龙形霍比特小屋与微地形结合,攀爬钻探,乐趣无穷。
野战区:模拟情境游戏,激发团队协作与策略思维。
机敏拓展:综合体能挑战设施,锻炼勇气与协调。
感统区:专业器械,促进感觉统合能力发展。
地面游戏区: 充分利用过道空间,设置跳房子、跳远等地面游戏。
楼顶休闲区:巧妙利用屋顶空间,开辟静谧的绿洲。
中庭区:既是一个小小的足球场,又可以成为小朋友们开派对的活动区。
操场区:开阔场地,满足集体活动与奔跑需求。
在本案设计中,我们重点思考并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:
在地文化的深度与童趣的平衡:彭泽的山水、非遗都是宝藏,但如何将其转化为真正属于儿童的语言?我们力求避免符号的生硬堆砌,而是让“板龙”变成可游玩的迷宫,让“山”成为可攀爬的滑梯,让“水”成为脚下流动的线条。文化传承,应在潜移默化的游戏体验中生根发芽。
高密度空间下的活力与安全:如何在有限场地容纳丰富功能?关键在于立体化利用(向上设计)和功能的复合叠加。
色彩与材料的情感温度:色彩心理学是无声的老师。我们选择的蓝、绿、白、橙、黄,不仅是美学的表达,更是营造积极心理环境的媒介。天然木材、环保塑胶、安全涂料,材质的选择亦关乎触感的舒适与身心的健康。
留白与生长的可能:设计并非填满每一寸空间。适当的留白,如可移动的设施、可变通的区域,为儿童自主创造和园所未来灵活调整预留足够的弹性。
彭泽县中心幼儿园的设计,是一次将“大山水”融入“小天地”的尝试。我们以设计为桥,让彭泽的青山秀水、千年文脉,化作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滑梯、迷宫、小屋与色彩。在这里,每一次奔跑都可能掠过故乡山脊的轮廓,每一次嬉戏或许都回荡着板龙的节拍。
声明:牧童致力保护作者版权,部分素材来自于互联网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于后台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处理。